“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中心,以助力我校“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应用化学学科立足本科教学,狠抓研究生导师和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研究生质量培养,促进学科整体研究水平提升。
根据我校2019年9月ESI学科高水平论文发布结果,近3年来应用化学学科教师以东北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文章进入ESI前10%论文高达20篇,发表的高水平论文集中在农业科学(45%)、化学(30%)、材料科学(10%)、生物学和生物化学(5%)等学科领域。
叶非/付颖教授课题组:采用计算化学的手段进行虚拟筛选,设计先导化合物;基于靶标酶开展高通量筛选候选化合物;利用分子碎片重组技术设计新的活性功能性分子,在此基础上,开展除草活性、农药残留以及环境污染物检测的研究。获得黑龙江省科技二等奖两项、黑龙江省科技三等奖一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有3篇论文进入前10%的行列。
徐雅琴/杨昱教授课题组:利用本省特色天然产物资源,致力于天然产物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探究结构新颖或具有特殊功能的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化学修饰、活性测定及构效关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活性物质-多糖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近年来,发表SCI或EI研究论文20余篇,7篇论文进入前10%的行列,其中2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同时入选ESI热点论文。
许晶教授课题组: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现代物理学的测试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特性、生物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成果为生物大分子在食品、医药及生物载体等领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2篇论文进入ESI前10%,其中1篇论文已进入ESI高被引行列。
冯志彪教授/姜彬副教授课题组:针对大宗性食品蛋白质资源,采用新型分离技术,制备、表征具有生物活性的单体蛋白质;以食品蛋白质为原料,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自组装构建生物纳米材料,探讨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增稠、乳化、成膜及对生物活性物质运载等功能特性;以生物质为碳源合成高荧光强度的碳量子点,利用荧光碳量子点作为探针,构建新的生物学传感检测体系。近年来,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有3篇论文进入ESI前10%。
同时,应化系邢志勇副教授的2篇论文进入化学学科领域ESI前10%;杨海燕副教授的1篇论文进入材料学科领域的ESI前10%;此外,曲斌副教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我校为第2单位的2篇论文也进入材料科学领域的ESI前10%,其中1篇为高被引论文。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应用化学学科积极面对各类困难,敢于抓,有办法抓,抓出成效,学科建设水平的得到进一步提升,对我校“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贡献了力量。